时间:2023-02-22 02:55:23 | 浏览:542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生鲜电商巨头叮咚买菜的大麻烦来了!
叮咚买菜被立案调查
昨天(3月17日),北京海淀市场监管局发布消息,针对媒体报道的叮咚买菜前置仓存在用死鱼冒充活鱼、擅自“翻包”换签、日常消毒流于形式等问题,该局已对其进行行政约谈并立案调查。
叮咚买菜回应称,我司已第一时间暂停该站点的运营,经以公司CEO梁昌霖作为第一责任人的专项调查和整改小组调查,该问题属实。
近期,有记者卧底暗访生鲜电商巨头叮咚买菜的前置仓“三元站”站点。
暗访发现本应销毁的死鱼当作活鱼来卖,并且据员工透露,这不是偶然事件,为了减少损耗率,几乎是潜规则。
不仅死鱼当做活鱼卖,其它过期的蔬菜更换标签后的使用日期又会改变。
缺货菜品在烂菜筐里翻一翻,找一找,看起来能用的又再次包装,重新售卖。
消毒也只是为了录视频而随便走过场,连起码的人员测温都形同虚设,填表就可以了。
作为生鲜电商,最起码的要求是能让消费者能吃到新鲜,有质量保障的食品。
现在看来,完全背离了平台创立的初衷。
病从口入,食品安全问题大于天,相信不仅是消费者能懂的基本常识,经营者也不会不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
事实上,食品安全问题并不少见。
3.15消费者权益日爆出的插旗菜业老坛酸菜,还有双汇等食品问题,在食品制作和卫生环境方面可谓是触目惊心。
这只是通过3.15曝光和记者暗访发现的问题,没有发现的,譬如外卖行业的食品乱象或许更加严重。
受到立案调查影响,叮咚买菜昨晚盘中一度大跌超过16%,收盘跌幅亦超过10%。
叮咚买菜的最高价曾一度到达37.37美元,总市值高达108亿美元,截止到最新收盘价,股价只有3.79美元美股,连零头都不到,总市值已蒸发至不到10亿美元,仅仅只有8.95亿美元,暴跌超过90%以上。
烧钱不止,业绩巨亏
无论是肉类,蔬菜还是水果,几乎是消费者每天都要用到的材料,这可谓绝对刚需。
正常情况下,这不可谓不是一个好赛道,实际情况是,生鲜电商截止到目前就是一个烧钱的行业,盈利者寥寥无几,更多的是亏损累累。
叮咚买菜的最新财报显示,第四季度,叮咚买菜总营收为54.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
和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一样,增收不增利成为常态。
2021年第四季度,叮咚买菜净亏损10.96亿元,上一年同期为亏损12.46亿元,亏损幅度稍有收窄。
单季度亏损10.96亿,已经是叮咚买菜表现最好的一个季度了。
即便如此,2021年,叮咚买菜全年总亏损依然高达64.29亿元,2020年全年亏损为31.77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扩大了2倍有余。
总共才成立四年,叮咚买菜近三年的总亏损已累计近115亿元。
去年第四季度各项指标刚有好转迹象,现在又爆出死鱼换活鱼卖,重贴标签,防疫走过场等负面新闻,还被立案调查,2022年,叮咚买菜的盈利前景看来依然不容乐观。
当然,亏损不仅仅是叮咚买菜一家,几乎是整个生鲜电商的常态。
叮咚买菜的直接竞争对手每日优鲜至今依然没有体验过盈利的感觉。
有“社区零售数字化第一股”的生鲜电商每日优鲜暂时还没有发表年报,不过2021年前三季度也是亏损,单季度从未盈利过。
2021年第三季度,每日优鲜营收约21.22亿元,同比增长47%,净亏损约9.74亿元,去年同期亏损4.83亿元,亏损幅度接近翻倍。
第三季度每日优鲜营收来到21.22亿元,同比增长47%,超过了市场预期的上限。
公司第三季度GMV总额达到25.729亿元,同比增长41.0%;完成订单总数达到2870万份,同比增加了34.4%;每单均价为88.4元,同比上涨5.2%。
还有一个重要指标,每日优鲜的公司毛利率在三季度达到12.3%,环比增长480基点。
各项指标似乎都在向好,唯独净利润越亏越多。
前三季度,每日优鲜实现总营收55.47亿元,同比增长23.89%;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亏损为30.17亿元,较上年同期10.17亿元亏损扩大196.66%。
有的亏损,有的生鲜电商则举步维艰。
去年12月,“老三团”之一的十荟团开始战略收缩,关停了部分城市的网格仓。
十荟团鼎盛时期,员工规模超过一万人,有员工表示,十荟团的裁员一直在持续进行,公司最初上万人规模的员工团队,目前已缩减至不足1000人,缩减人员超过90%。
还有的生鲜电商则直接没有熬过行业寒冬。
被称为社区团购老三团之一的同城生活,在2021年7月就宣布破产。
2021年7月7日,同程生活主体运营公司苏州鲜橙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决定申请破产。公告内容显示,破产原因是公司经营不善,虽经多方努力,但仍然无法摆脱经营困境。而对于供应商和员工,公司将依法积极推进债务处置工作,在法律范围内最大限度保护债权人的权益。
同城生活并不是第一家破产的生鲜电商企业,只是由于其知名度颇高,成为了媒体口中的社区团购破产第一案。
生鲜电商为何会亏损累累?
生鲜电商如此好的赛道,为何只剩下烧钱,盈利的曙光似乎遥遥无期?
竞争惨烈,获客手段主要靠价格战。
生鲜电商,前景看起来十分美好。
水果不一定要天天吃,但一日三餐,吃饭,买菜,这是最基本的刚需。
生鲜电商为什么就迟迟找不到盈利的方法?
陷入烧钱,价格战的循环里,不可自拔。
在这条赛道上,无论是生鲜垂直梯队每日优鲜、叮咚买菜,还是大厂阵营的盒马鲜生、拼多多、美团等,都在尽最大可能抢占每一寸市场。
2021年,我国在业 / 存续生鲜电商主体已近2万家,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地推、赠优惠券,补贴促销的方式依然是生鲜电商获客的主要手段。此外,狂打价格战,来争取新用户,维持老用户。
快递行业打价格战最终的结果也是盈利下滑,亏本赚吆喝,生鲜电商亦是如此。
除了价格战,前置仓模式也是生鲜电商长时间无法盈利的重要原因。
前置仓模式就是每个门店都是一个中小型仓储配送中心,总部中央大仓只需对在市区内铺设的门店进行供货,就能够达到覆盖最后一公里的目的。
流量费用高,履约成本也高,最关键的是,生鲜不同于一般商品,损耗费用更高。
前置仓就注定了成本高,损耗大,费用居高不下。
由于损耗过大,成本居高不下,常年亏损,也就出现了叮咚买菜把死鱼当活鱼卖,翻新过期菜品贴标签重卖等违法违规现象。
不采用前置仓模式,无法保证菜品的新鲜程度和30分钟送达的承诺,也就失去了生鲜电商平台存在的意义。
当前来看,这似乎是个无解的难题。
但无论成本有多高,损耗有多大,都不是死鱼当活鱼卖的理由,唯有保证菜品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才能真正留住用户。
随着生鲜电商行业的优胜劣汰,中小玩家会逐步被市场淘汰,头部玩家在摸索中挫折中可能会重新找到盈利的方法。
这是一个有绝对刚需的赛道,行业巨头在未来依然会有不错的机会。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生鲜电商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固定的环节,每天的饮食食材已经习惯了在生鲜电商选购并30min送达。与之同样成为固定环节的还有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上凡是和生鲜电商相关的企业在最近一两年都获得了巨额的融资。一时间,生鲜电商成为了互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鲁佳每日优鲜传出“原地解散”的消息,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昨晚跟进报道。被曝高层失联、公司解散,每日优鲜称是“业务调整”,股价应声暴跌46.61%今日,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又继续跟踪起底,每日优鲜背后的资本故事。起底 |
#生鲜电商生死局#最近一段时间,如果要问哪个行业最忙,互联网生鲜电商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每天早上几乎每个上海人都会早早起来在各大生鲜电商平台上抢菜,因疫情防控被困家中的上海市民,不分职业、收入、年龄,统统加入了“抢菜大军”的行列,而且抢菜大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民的生活越来越方便,任何事情都可以在网上进行,约车可以、购物可以、买菜也可以。最近受疫情影响,市民出行受阻,在城市居住的市民必须要到超市和菜市场买菜才行,可这些地方又属于人聚集的地方,所以不得不在网上买菜。那么作为生鲜电商
好消息:关注微信公众号“中研网”,回复“免费报告”,即可获取一份免费报告,速速来取! 随着生鲜电商呆萝卜近日引发的暴雷事件来看,目前我国生鲜电商市场处于优胜劣汰的局面,目前国内生鲜电商平台众多,这也让顾客有了更多选择,市场进一步发展成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文丨庄帅国内生鲜万亿级市场,渠道正处快速变革期——不仅终端渠道正同时经历“大卖场及标超对农贸市场替代”、“电商及小店对大卖场及标超分流”两类变化,且包含 B 端中间商在内的渠道变革正层出不穷。国内生鲜产业链变革深广度或超市
(温馨提示:文末有下载方式)核心观点:演替复盘:生鲜电商作为生鲜流通新渠道,发展速度快,成长空间广阔,十多 年来多次成为资本风口。但生鲜业务本身存在诸多痛点,导致高损耗同时低毛 利率,生鲜电商行业发展跌宕起伏,商业模式不断探索创新,大体可分
出品/联商专栏撰文/特约专栏作者吴明毅生鲜到底适不适合电商?答案是肯定的。但当下似乎走岔了路。——题记近日,“生鲜电商”又成行业焦点,然而此次并非“攻城略地”亦或“上市敲钟”,而是“被约谈、追债、闭店、裁员”…有业界媒体预判这为其溃败之始,
“易果生鲜”,你可能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作为国内最早入局生鲜电商的企业,它的存在时间比大众熟知的盒马生鲜、每日优鲜长得多。但即使这样一个生鲜领域的老牌玩家,如今还是没能熬过第14个年头。易果生鲜官网页面。那些年欠下的债,如今用“命”偿还因未能
3月12日,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布《广州生鲜电商消费现状调查报告》:30.9%的被访者反映曾在生鲜电商平台消费时遇到过消费纠纷,在遇到的消费纠纷中,“商品损坏”、“商品遗漏”、“商品短斤缺两”占比较高;而在体验调查中,华润万家、钱大妈、沃尔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生鲜电商巨头叮咚买菜的大麻烦来了!叮咚买菜被立案调查昨天(3月17日),北京海淀市场监管局发布消息,针对媒体报道的叮咚买菜前置仓存在用死鱼冒充活鱼、擅自“翻包”换签、日常消毒流于形式等问题,该局已对其进行行政约谈并立案调
“疫情发生到现在,我到超市买菜的次数,估计都不到五次。”家住天河北的张小姐发现,不只自己养成线上买菜的习惯——在她住的小区门口,每天都可以看到盒马、京东到家、达达小哥络绎不绝前来送菜的身影。据最新数据,京东到家在618大促期间(6月6日-6
计划赶不上变化,用来形容这个春节再合适不过。“凌晨起床抢冬瓜,还是秒杀,终于可以在家呆着不去菜场了。”1月28日凌晨,上海市民陈先生在朋友圈里发出了这条动态。在每日优鲜平台上,会在凌晨不定时放出一两种绿叶菜,全靠秒杀,3分钟之内不结账基本就
生鲜电商已成为很多消费者的生活好帮手可如果通过生鲜电商买到农产品是这样的买500克虾实际重量不到250克买一袋鸡蛋敲碎了好几个买的是冻品,送来的是解冻的产品……这样的生鲜电商还值得信赖吗?日前,上海市消保委对百联到家(i百联)、本来生活、叮
文/孟倩小陈居住在上海,已经14天没有出过门,为了能吃上一口新鲜蔬菜,天天熬夜刷爆叮咚买菜,却经常遭遇售罄。前些日子,被查到“用死鱼冒充活鱼”的叮咚买菜北京三元站正面临整顿,不少北京用户已拉黑该平台。一方面是无法满足的巨大消费需求,另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