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2 01:44:08 | 浏览:51
7月骄阳似火,灼烤生鲜电商的还是盈利和发展的老问题。
今年一二季度,疫情下生鲜电商的关注度再次提高。一方面,疫情下消费者对于生鲜电商的需求和黏性有所增加。另一方面,生鲜电商的高投入以及尚未盈利也让资本有所犹豫,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上市以来股价持续下滑。
对生鲜电商而言,当下危机和机遇并存。
仍需资本助力
对生鲜电商而言,上市与否是进亦忧,退亦忧。
7月17日,本来生活的十周年庆上,联动屏幕内外的祝福话语中还包括“祝早日上市”,诉说着对资本市场支持的渴望。
而在这三天前,每日优鲜宣布获得山西东辉2亿人民的股权投资,并达成战略合作。不过作为已成功上市的“先行者”,面对的困难一点也不少。
从公开的业绩和股价看,每日优鲜当前面临着困境。这笔投资对于每日优鲜而言十分重要。截至发稿,每日优鲜股价为0.29美元,与发行价相比跌去了97.8%。每日优鲜在6月4日宣布由于股价在过去30天低于1美元,收到了纳斯达克的通知。对此每日优鲜表示纳斯达克通知函不影响公司业务运营,公司将在规定的宽限期内采取一切合理措施恢复合规。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对第一财经表示,每日优鲜缺少融资渠道,且内部运营成本高企,并没有实现经营现金流回正。当前庞大的前置仓体系需要消耗非常多的资金。这笔融资对每日优鲜而言,有暂时缓解困境的作用,但长期来看需要有更强大的资本来承接每日优鲜的全盘业务,提供资本支持的同时,也要提供业务拓展渠道。
上市一年以来,每日优鲜的股价以及财报表现令外界担忧。去年6月25日,每日优鲜在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为13美元,此后股价持续下滑,至今未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及后续财报。
而从已经发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看,每日优鲜2021年第三季度总净收入达到21.22亿元,较2020年第三季度的14.41亿元增长47.2%。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9.737亿元人民币,而2020年同期为6.162亿元,同比扩大了58%。
一位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这笔融资对于每日优鲜肯定有帮助,但我理解后续应该还会有一些钱进来。”
在前置仓模式寻找的盈利方式上,该人士表示,“生鲜电商可能有几大业务,例如云超业务、菜场业务等。盈利要看整体业务情况,假设前置仓业务可能无法完全盈利,但这个业务如果在最优势的地区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然后用云超业务等其他业务获得利润,这样的盈利模式也不错。”
从模式看,前置仓的头部玩家正在建立各自的优势。东方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前置仓行业玩家对比看,叮咚买菜垂而深,深耕主业,精细化运营,通过构建商品力作为核心竞争力来提高复购率和毛利率,优化盈利模式并促进增长。每日优鲜宽而广,利用原有主业经验,积极拓展新业务如智慧菜场、零售云等来达到拓宽市场、寻求盈利的目标,相较叮咚买菜是另一种路径。美团买菜小而美,背靠美团主站具有较丰厚流量,其开城数最少,试水不同方向策略,通过精益化运营寻求盈利和发展。
高投入难以为继
从行业看,生鲜电商可以细分为多个赛道。
每日优鲜、叮咚买菜所处的前置仓赛道难度更高。7月17日,成立10年的本来生活宣布实现线上业务连续4年经营性盈利和现金流为正。对此,上述业内人士表示,“本来生活主攻多日达,与前置仓的考验不同。前置仓核心在于供需,通过大数据了解消费需求进行配货和即时送达,难度更高。”也因此,该人士认为创业公司在前置仓赛道有难度,“前置仓赛道在目前环境下不太适合创业公司,这个行业属于高频刚需长期看有价值,一旦跑出来竞争壁垒极其高。但是跑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果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盈利方式,是比较困难的。”
从行业看,前置仓模式需要玩家进行进行高投入。东方证券研报显示,前置仓数量上,截至21Q4,叮咚买菜全国累计开仓数达1400个;每日优鲜,截至21Q2,全国累计开仓数达625个;美团买菜由于开城数较少,截至2021年底开仓数约400个。另一方面三个玩家独立App月活跃用户数与业务规模成正比。从用户数量来看,根据2022年5月的最新数据,叮咚买菜App的月活数为4511万人,远高于每日优鲜的866万人和美团买菜的387万人(也和美团买菜可以从主站下单有关)。从用户粘性来看,叮咚买菜30日新安装用户的留存率高于每日优鲜和美团买菜,根据2022年5月的最新数据,叮咚买菜App的新用户留存率达9.51%,同期每日优鲜、美团买菜分别为6.10%、5.48%。
不过,去年6月上市的叮咚买菜股价在上市后也一路下滑。截至发稿,叮咚买菜股价为5.68美元,较23.5美元的发行价跌去了75.8%。
用投入换规模是生鲜电商的普遍情况。盘和林表示,生鲜电商的问题是互联网模式扩张的共同问题。早期利用烧钱获得市场份额,但当企业到达一定规模,投资者就需要互联网烧钱企业拥有一定的盈利变现能力,把流量变为利润,而没有找到盈利方式的企业只有流量,未能形成运行体系,就不得不面临现金流断流的问题。当前欧美国家利率成本正在提升,所以互联网模式破局越来越难。企业如果能够熬过资本寒冬,也会获得机会。
线上渗透率仍有空间
在难题之下,生鲜电商也有着机遇。
艾瑞咨询和东方证券研究所的数据显示,疫情进一步加速生鲜线上渗透。2020年初疫情发生期间,消费者使用生鲜电商App的次数显著上升。在疫情平缓后,消费者使用生鲜电商App的次数略有回落,但仍远高于疫情发生前。疫情变缓后生鲜电商用户的购买频次显著高于疫情发生前,疫情培养了用户使用生鲜电商平台消费的习惯,进一步加速了生鲜市场的线上渗透。2020年中国生鲜线上零售占比达14.6%,而对比2016年仅2.8%。随着消费者网购生鲜习惯的逐渐养成以及生鲜零售市场对线上生鲜零售愈发重视,且与网上零售整体的渗透率27.9%相比,生鲜线上渗透率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叮咚买菜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平台产品收入为53.75亿元,增长43.1%,主要受订单数量和平均订单价值增加的推动。服务收入为人民币6860万元,增长52.7%,主要是由于订阅叮咚会员计划的客户数量增加。净亏损为4.77亿元,而2021年同期净亏损为13.847亿元,亏损有所收窄。
易观分析品牌零售行业分析师魏建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疫情使得消费者对生鲜电商行业认可度进一步提升,有利于生鲜电商行业的渗透率。生鲜电商平台吸引更多人群购买,有助于提高单量密度,降低履约成本。同时平台也可以推出更多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自有品牌占比,使得生鲜电商订单价格得到合理提升。解决好订单密度和价格后,平台盈利性得到改善,去逐步加强供应链和商品力的建设,助推生鲜电商行业稳健发展。
对于生鲜电商的后续发展,魏建辉表示,生鲜电商行业整体盈利不佳,但随着技术进步、生鲜产业结构变革、人群消费水平提高,行业的盈利性会逐步得到改善。从生鲜的产业链条看,目前新兴的生鲜电商模式,存在仓储自动化水平低、履约成本高、产品同质化较高、营销推广费用较高等问题,加上上游种植/养殖产业化、集约化水平待提高。当前各主流厂商通过加大中游冷链仓储环节建设,逐步上游环节进行产业化资本开支,届时我国的生鲜产业效率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行业的盈利困境将的会打破。
此外,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被收购对于创业中的生鲜电商公司而言也是一种选择。“有些大企业是有收购需要的,因为生鲜电商不仅有基础设施这类固定资产,另一方面积累下来的大数据也很重要。对于某些需要在这块深耕的大企业有价值。长期来看,生鲜电商需要长期投入,被收购也是一个不错的结局。”
7月骄阳似火,灼烤生鲜电商的还是盈利和发展的老问题。今年一二季度,疫情下生鲜电商的关注度再次提高。一方面,疫情下消费者对于生鲜电商的需求和黏性有所增加。另一方面,生鲜电商的高投入以及尚未盈利也让资本有所犹豫,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上市以来股价持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生鲜电商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固定的环节,每天的饮食食材已经习惯了在生鲜电商选购并30min送达。与之同样成为固定环节的还有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上凡是和生鲜电商相关的企业在最近一两年都获得了巨额的融资。一时间,生鲜电商成为了互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鲁佳每日优鲜传出“原地解散”的消息,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昨晚跟进报道。被曝高层失联、公司解散,每日优鲜称是“业务调整”,股价应声暴跌46.61%今日,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又继续跟踪起底,每日优鲜背后的资本故事。起底 |
#生鲜电商生死局#最近一段时间,如果要问哪个行业最忙,互联网生鲜电商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每天早上几乎每个上海人都会早早起来在各大生鲜电商平台上抢菜,因疫情防控被困家中的上海市民,不分职业、收入、年龄,统统加入了“抢菜大军”的行列,而且抢菜大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民的生活越来越方便,任何事情都可以在网上进行,约车可以、购物可以、买菜也可以。最近受疫情影响,市民出行受阻,在城市居住的市民必须要到超市和菜市场买菜才行,可这些地方又属于人聚集的地方,所以不得不在网上买菜。那么作为生鲜电商
好消息:关注微信公众号“中研网”,回复“免费报告”,即可获取一份免费报告,速速来取! 随着生鲜电商呆萝卜近日引发的暴雷事件来看,目前我国生鲜电商市场处于优胜劣汰的局面,目前国内生鲜电商平台众多,这也让顾客有了更多选择,市场进一步发展成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文丨庄帅国内生鲜万亿级市场,渠道正处快速变革期——不仅终端渠道正同时经历“大卖场及标超对农贸市场替代”、“电商及小店对大卖场及标超分流”两类变化,且包含 B 端中间商在内的渠道变革正层出不穷。国内生鲜产业链变革深广度或超市
(温馨提示:文末有下载方式)核心观点:演替复盘:生鲜电商作为生鲜流通新渠道,发展速度快,成长空间广阔,十多 年来多次成为资本风口。但生鲜业务本身存在诸多痛点,导致高损耗同时低毛 利率,生鲜电商行业发展跌宕起伏,商业模式不断探索创新,大体可分
出品/联商专栏撰文/特约专栏作者吴明毅生鲜到底适不适合电商?答案是肯定的。但当下似乎走岔了路。——题记近日,“生鲜电商”又成行业焦点,然而此次并非“攻城略地”亦或“上市敲钟”,而是“被约谈、追债、闭店、裁员”…有业界媒体预判这为其溃败之始,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原创稿近日,每日优鲜陷入经营困境的传闻受到广泛关注。很多消费者在感到震惊之余也不无惋惜。事件后续如何发展,目前还难下定论。但作为近年来兴起的生鲜电商一员,迟迟无法盈利,无疑是造成每日优鲜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也为国内
每经记者:陈婷 时光飞逝,生鲜电商行业在中国的肇始沉浮已有17年时间。如果从2005年易果生鲜成立算起,一批批创业者弄潮其中,虽然铩羽而归者不计其数,新玩家却依然前赴后继。生鲜电商赛道的竞争,早已成为考验各路玩家耐力和综合实力的拉锯战。7月
图片源于网络 图文无关“生鲜电商第一股”每日优鲜陷入困境的传闻来得猝不及防。7月28日,几则消息将每日优鲜推至风口浪尖——先是主营业务“30分钟极速达业务关闭”,后是“裁员500人”“融资未交割成功”“公司原地解散”。曾经的“生鲜第一股”,
记者亲测多家主流买菜APP:配送时间相差数倍 免配送费门槛不同生鲜电商竞争日趋白热化。“就买菜这个事,我手机上就装了5~6个APP。”消费者林女士对记者表示。近年生鲜新零售行业迅猛发展,然而在经历线下快速扩张、资本大举进入、大量补贴“烧钱”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丨螳螂观察,作者丨叶小安2021年,生鲜电商的火似乎“熄灭”了。同程生活宣告破产,饿了么“有菜”停止运营,美菜网、叮咚买菜以及盒马等陷入“裁员”风波......其实曾经生鲜电商还被资本看好的,2018年全年行业融资规模曾
激战厮杀多年后,生鲜电商的“盈利难”问题依旧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为了破除盈利难的“魔咒”,此前一直以前置仓进行扩张的每日优鲜,早在上市之前就在积极调转方向,向数字菜场等轻资产模式过渡,而以盒马为代表的新零售玩家,则更加全面地参与到了生鲜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