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2 02:50:54 | 浏览:717
2021年夏季,每日优鲜顶着“生鲜电商第一股”的光环登录美股,然而这却并非这一商赛道扶摇直上的开始,反倒更像是最后的余晖。随后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生鲜电商平台的关键词则几乎是撤城收缩、裁员、拖欠货款,或是破产。当然,也有从业者满怀对未来的期许称,此次疫情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模式,生鲜电商将有能力渗透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
对于寒气逼人的2022年来说,国内互联网行业俨然也在真正意义上感受到了什么叫做“苦日子”。如果要说互联网行业为何会在这二十余年间飞速发展,显然互联网从业者的奇思妙想是种子,而资本的真金白银无疑就是催化剂了。如今资本的退潮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下的市场格局,比如大笔烧钱的“跑马圈地”模式已然成为了泡影。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每日优鲜与叮咚买菜这两大生鲜电商赛道的头部企业。2022年5月底,叮咚买菜已陆续裁撤多地业务,其中包括广东中山、珠海,安徽宣城、滁州,以及河北唐山。同样在去年7月28日,陷入撤城、拖欠货款、拖欠薪资、大幅裁员等风波的每日优鲜,选择了关闭赖以成名的30分钟极速达业务,随后更是有该公司解散的消息被传出。
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每日优鲜与叮咚买菜是生鲜电商赛道“烧钱圈地”的代表者之一。其中特别是叮咚买菜,更是被盒马CEO侯毅在社交媒体公开唱衰,“老梁看了真是急了,他的投资方也是急了,估计马上要爆仓……靠投资方的资本无序扩张,价格补贴,赢得的市场是不长久的,冬天来了,谁在裸泳?”
现在看来,侯毅的这番话一语成谶,在2022年这个互联网行业的寒冬中,烧钱俨然是彻底烧不动了。
根据每日优鲜在去年11月中旬披露的2021年财报显示,2021年其净亏损为38.50亿元,2020年同期则是净亏损16.50亿元,同比扩大133.33%。而截至财报披露日,每日优鲜更是仅有55名全职员工。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每日优鲜的股价也已经从最高的58.56美元一路下跌至1.78美元,市值缩水了多达97%。
更为致命的是,截至2021年12月31日,每日优鲜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6亿元、流动资产总额24.57亿元,但总的流动负债达到了32.99亿元。而每日优鲜自己也在财报中表示,如果无法实现盈利、或筹集足够的资金来满足需求,其可能不会继续作为一家持续经营的企业存在。
在互联网行业的几乎所有to C赛道,每一个新物种的亮相都满足了消费者的新需求,并且在这些新物种出现前,大众其实并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也就是乔布斯口中,“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我们拿出自己的产品,他们就发现,这是我要的东西。”
作为新零售的代表,生鲜电商的卖点就是将电商的范畴,进一步扩大到了每一位消费者日常生活必备的水果、蔬菜、鲜肉等领域。
但问题也随之到来,毕竟生鲜与一般消费品大有不同,其对于物流的要求更高,但又有产地分散性强的缺陷,这就意味着传统电商的物流模式在生鲜领域无法成立,所以前置仓也应运而生。所谓前置仓,其实与京东等电商平台的中心仓不同。出于成本的方面的考量,中心仓往往会设立在成本较低的城郊,而前置仓则需要在社区附近,也就是生鲜商品存储到消费者身边。
在用户下单后,前置仓即可完成拣货、打包,以及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其作用就像是“毛细血管”一样直接面对用户。因此把仓库直接放在社区旁边,确实也是最现实的方案。然而,也正是前置仓这一模式,让每日优鲜等生鲜电商平台走向了万劫不复。
由于前置仓会被直接配置在社区周边,所以这就意味着其租金成本往往极为高昂。与此同时,随着SKU的增多,需要投入的采购、分拣、仓储等成本也会不断递增。
此外,作为非标品的生鲜商品在C端的特点,就是碎片化、多元化,以及不确定性,再加上每日优鲜打出的旗号,是新鲜、快捷、低价,可在骑手的时间与精力有限的情况下,要完成尽可能多的订单就只能让密度不断提升。换而言之,前置仓的成功需要保证在一定的半径内持续产出大量订单。
简而言之,生鲜电商其实并不“性感”,甚至互联网行业标志性的网络效应不仅不能帮助相关企业降低成本,反而随着规模的扩大、成本也会随之提高。更何况生鲜虽然是刚需,但消费者的购买渠道是极为丰富的。并且在生鲜电商诞生前,在此前漫长的时光里,围绕消费者的日常需要已经建立起了一个流畅运转的零售体系。
作为这一套传统秩序的颠覆者,生鲜电商是就意味着要改变消费者的购物习惯,而实现这一点又需要诸如各种满减和优惠券来“利诱”消费者,可补贴的出现又让生鲜电商本就不高的利润率更加雪上加霜。并且想要让生鲜电商模式走通,就需要在全国更多的大中城市扎根,这显然需要海量的资金支持。所以在没有资本愿意投入的情况下,相关企业也就只能死的死、逃的逃了。
当然,在这样的一片衰颓中,生鲜电商并非没有机会重新振作。而这个机会,就是此次疫情改变了许多消费者的日常消费习惯。过去几年间由于对供应链的冲击,一些消费者对“囤积物资”的需求已然超过了“即时配送”,这也是山姆会员店、Costco在许多消费者群体中更受欢迎的关键。
但现在这一切已经变成了过去式,供应链也逐步恢复正常,可疫情的威胁并未走远,所以这可能就是生鲜电商的机会。在一定时间内必然会有部分消费者不愿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前往菜市场、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那么这部分消费者就会是未来生鲜电商企业的目标受众。所以还存活的生鲜电商企业如今要做的,可能是舔舐伤口、先深耕消费力更强的区域,以积蓄力量等待春天的到来。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生鲜电商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固定的环节,每天的饮食食材已经习惯了在生鲜电商选购并30min送达。与之同样成为固定环节的还有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上凡是和生鲜电商相关的企业在最近一两年都获得了巨额的融资。一时间,生鲜电商成为了互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鲁佳每日优鲜传出“原地解散”的消息,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昨晚跟进报道。被曝高层失联、公司解散,每日优鲜称是“业务调整”,股价应声暴跌46.61%今日,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又继续跟踪起底,每日优鲜背后的资本故事。起底 |
#生鲜电商生死局#最近一段时间,如果要问哪个行业最忙,互联网生鲜电商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每天早上几乎每个上海人都会早早起来在各大生鲜电商平台上抢菜,因疫情防控被困家中的上海市民,不分职业、收入、年龄,统统加入了“抢菜大军”的行列,而且抢菜大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民的生活越来越方便,任何事情都可以在网上进行,约车可以、购物可以、买菜也可以。最近受疫情影响,市民出行受阻,在城市居住的市民必须要到超市和菜市场买菜才行,可这些地方又属于人聚集的地方,所以不得不在网上买菜。那么作为生鲜电商
好消息:关注微信公众号“中研网”,回复“免费报告”,即可获取一份免费报告,速速来取! 随着生鲜电商呆萝卜近日引发的暴雷事件来看,目前我国生鲜电商市场处于优胜劣汰的局面,目前国内生鲜电商平台众多,这也让顾客有了更多选择,市场进一步发展成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文丨庄帅国内生鲜万亿级市场,渠道正处快速变革期——不仅终端渠道正同时经历“大卖场及标超对农贸市场替代”、“电商及小店对大卖场及标超分流”两类变化,且包含 B 端中间商在内的渠道变革正层出不穷。国内生鲜产业链变革深广度或超市
(温馨提示:文末有下载方式)核心观点:演替复盘:生鲜电商作为生鲜流通新渠道,发展速度快,成长空间广阔,十多 年来多次成为资本风口。但生鲜业务本身存在诸多痛点,导致高损耗同时低毛 利率,生鲜电商行业发展跌宕起伏,商业模式不断探索创新,大体可分
出品/联商专栏撰文/特约专栏作者吴明毅生鲜到底适不适合电商?答案是肯定的。但当下似乎走岔了路。——题记近日,“生鲜电商”又成行业焦点,然而此次并非“攻城略地”亦或“上市敲钟”,而是“被约谈、追债、闭店、裁员”…有业界媒体预判这为其溃败之始,
“易果生鲜”,你可能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作为国内最早入局生鲜电商的企业,它的存在时间比大众熟知的盒马生鲜、每日优鲜长得多。但即使这样一个生鲜领域的老牌玩家,如今还是没能熬过第14个年头。易果生鲜官网页面。那些年欠下的债,如今用“命”偿还因未能
摘要:一、发展环境:政策鼓励生鲜电商发展,网络购物群体扩大加快生鲜电商市场扩容生鲜电商通过线上下单的方式,能拓宽农产品供应方与消费者需求方的沟通渠道,让消费者能拥有更加广泛且丰富的选择范围,也能帮助农产品打开销售渠道,销往更远的地方。国家发
7月骄阳似火,灼烤生鲜电商的还是盈利和发展的老问题。今年一二季度,疫情下生鲜电商的关注度再次提高。一方面,疫情下消费者对于生鲜电商的需求和黏性有所增加。另一方面,生鲜电商的高投入以及尚未盈利也让资本有所犹豫,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上市以来股价持
易观分析:2021年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稳步增长,达11875亿元,生鲜电商以多模式、多业态的形式长期并存。疫情之下,生鲜电商发挥自身价值与优势,积极调配物资与运力,联合多地政府进行防疫保供,成为疫情下的保供先锋军。▼共计34页PPT阅读时
Mob研究院分析师观点1、行业现状:平台GMV破4000亿,但增速放缓,渗透率待提升•生鲜电商行业的GMV总交易额超4000亿,增速在渐放缓。月活保持在1亿左右,随着疫情的反复出现而波动。目前生鲜购买场所以传统菜市场为主,生鲜电商平台渗透率
中商情报网讯:生鲜产品电子商务,简称生鲜电商,指用电子商务的手段在互联网上直接销售生鲜类产品,如新鲜水果、蔬菜、生鲜肉类等。受疫情影响,近期中国居民居家物资需求激增,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生鲜电商平台的订单量暴增。疫情宅家遇上社区团购政策收紧
中商情报网讯:生鲜产品电子商务,简称生鲜电商,指用电子商务的手段在互联网上直接销售生鲜类产品,如新鲜水果、蔬菜、生鲜肉类等。受疫情影响,近期中国居民居家物资需求激增,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生鲜电商平台的订单量暴增。疫情宅家遇上社区团购政策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