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2 02:23:54 | 浏览:95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近日,内蒙古一家电商平台工作人员在按顾客订单配果蔬等商品。丁根厚摄(人民视觉)
日前,在新疆尉犁县团结镇东海子村蔬菜配送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将打包好的蔬菜配送箱装车。常学辉摄(人民视觉)
“0点抢盒马鲜生,6点抢多点,7点美团买菜,8点每日优鲜,9点永辉……”春节期间,不少消费者加入到线上抢“鲜”买菜的队伍中,同时下载好几个APP的不在少数。最近虽然新菜供应充足,再不用“抢”,但在线买生鲜依旧火热。
而在供给端,从供应、物流到配送,各大平台紧急调配,确保接得住这些订单。生鲜电商在中国发展酝酿已有十几年,这次突发的疫情既被认为是一场行业大考,也在客观上带来发展机遇。当形势逐渐走向平稳,留给它们的问题是:眼前的“火爆”能否持续?
新客户涌进来,老客户频下单,生鲜到家需求激增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南京姑娘小韦就再没去过实体商超,生活所需都改线上采买了。当然,买得最多最勤的是蔬菜、水果、肉类,一日三餐也改由自己动手下厨。从京东到家到苏宁小店,不少平台她都试过,最后长期锁定一家。小韦记得,刚过春节那几天,是最抢手的时候,下手晚了许多生鲜都售罄,但很快供给充裕起来。“现在两三天买一次,小区门口就能取,很方便。”
大量新客户涌进来,许多老客户购买更频繁。对此,许多生鲜电商的一线人员都有体会。
崔雷艳是苏宁小店北京体育馆路店店长,去年11月,她的小店才正式上线“苏宁菜场”——一种消费者在线下单、次日到门店自取的服务模式,主营生鲜产品。上线不久,前期客户积累不多,但这个春节,她眼见着需求飙升。“销量很好,几乎所有品类都翻了番。我们做过一些爆品促销,比如阿根廷的红虾、甜王西瓜,很多消费者也会顺带着买些水果蔬菜,订单快速涨起来。”她说。
这家门店辐射周边四五个居民小区,从每天上午10点到晚上20点,顾客陆续前来取货,总有不少新面孔。为了满足防疫期间顾客的需要,崔雷艳还和同事提供额外服务——为周边实在不方便外出的顾客送货上门,“多的时候,一天送五六十单,一整个上午都不闲着。”这些天,她已经陆续拉满了两三个顾客微信群,每天忙着发布商品信息、处理顾客需求。
苏宁小店负责人告诉记者,2月份,苏宁菜场整体销量上涨7倍,3月以来仍然保持较快增势。这段时间,商品种类几乎每天都在扩充,已经由最初的200多种增加到近千种。
放眼望去,生鲜电商领域基本呈现同样的涨势。
京东到家数据显示,春节防疫期间,全平台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470%,米面粮油、肉禽蛋奶、蔬菜水果和水饺馄饨等方便速冻食品均十分畅销;“美团买菜”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四地销售量均有明显上涨,北京地区日销售量最高为节前的2-3倍;每日优鲜数据显示,疫情暴发后一个月内累计售出2亿件商品,更值得注意的是,40岁以上用户增加了237%,其中九成用户在儿女的帮助下学会了手机买菜。
一些实体商超的到家服务也迎来激增。家乐福数据显示,2月14日-3月14日,到家服务同比增长398%,服务人群达1853万人;物美多点则披露,春节期间成交额同比增长232.2%,新增注册用户同比猛增236.3%。
完善供应链,补充人手,平台面临多重考验
激增的需求无疑是机会,但对各大生鲜电商平台而言,如何能快速响应并接得住这些订单,也面临不少考验。
首先是供应链。
苏宁易购副总裁顾伟告诉记者,苏宁易购的传统是春节不打烊,供应链、物流配送都是按照春节期间保持营业做准备。针对蔬果肉蛋等生鲜品类,已提前两个月加大采购、进口和储备,确保至少1-2个月的持续供应。但是销售情况还是远超预期。春节期间,家乐福一款“肋排家庭装”线上销量同比增长超过10倍,菠菜线上销量暴增26倍多;在南京,仅苏宁菜场每天售出的大白菜就有上万斤……
“前期做销量预估时,基本库存量远没有这么大,我们明显感受到销售规模在急剧上升。”顾伟说,苏宁紧急调动供应链资源,一方面集中订单加大采购,尤其是原产地直采;另一方面,加大助农产品等生鲜引进力度,力保供应基本平稳。
前期需求的旺盛,也让一些业内人士直呼“击穿”了行业的供给量。每日优鲜合伙人王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疫情本质上是对生鲜到家供给侧核心能力的挑战,考验的是快速组织更大规模货源和运力的能力。派采购人员驻守产地、加大货源地直采、紧急调用全国仓库,采销、物流、仓库全链条加速转动……各大平台供应链迅速恢复起来,使产品快速售罄的情况逐渐改善。
其次是人手。
订单激增,进货、物流、分拣、配送等各环节压力也随之加大,这都需要更多人手来完成。以家乐福北京双井店为例,原来每天到家订单大概一二百单,现在则高达一两千单。
小董是北京某物流西三旗站点快递员,春节以来,他几乎每天6点就起床忙活。防疫期间配送难度增加,等待时间更长,但他每天仍要送上100-120单。“工作量并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他说,“从来没觉得被这么多人需要着。特殊时期,快递员就像传送带一样,源源不断地把消费者生活所需送到他们家门口。”
人手不足怎么办?最近,不少平台纷纷推出“共享员工”计划。2月初,盒马与云海肴、西贝、探鱼、青年餐厅等餐饮品牌合作,后来又拓展到酒店、影院、百货店、商场等行业,数据显示,防疫期间,已有40多家企业超过5000名员工加入盒马。为解决终端人手问题,家乐福也推出“人才共享”计划,招募拣配人员支援到家业务。
当然,考验远不止这些。人民网电商研究院指出,生鲜电商原本就存在产业链长、供应链仓储履约成本高、门店精细化运营难等痛点。疫情影响下,生鲜电商在准时送达、货品保证、前后端协同供给、安全措施保障等方面压力加大,这些都倒逼生鲜电商进行全领域完善和提高。
未来持续留住消费者,要满足“快”还要满足“好”
从十几年前生鲜品类首次触网,到近几年巨头入场、快速深耕,其间生鲜电商曾“站在”风口,也经历过“倒闭潮”“并购潮”。这次疫情过后,留给行业的问题将是:增长仍会持续吗?
“受疫情影响,居家隔离期间消费者对到家业务的需求井喷,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生鲜电商加快发展。但生鲜电商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背后体现了近年来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消费需求的升级,生鲜电商为满足消费升级需求而诞生与发展。”顾伟对未来仍然看好。
他认为,对企业尤其是对多产业布局的企业而言,生鲜电商是一个高频、高黏性的流量入口,社区商业价值尤为突出。同时生鲜电商拥有传统生鲜零售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对于正在兴起的生鲜消费新需求而言,发展前景广阔。
也有市场研究机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生鲜电商的市场规模已突破2000亿-3000亿元,但相比数万亿元级别的生鲜零售市场,仍有大量潜力可挖。
从供需双方来看,此次疫情所带来的改变都将是持续的。
——在供给侧,核心能力的竞争更为突出。生鲜电商前端涉及门店布局、用户体验、到家配送能力,后端涉及IT系统、供应链、人才储备等,都需要深耕与投入。“这次疫情凸显出特殊时期生鲜电商在商品供应、物流配送、拣货配货等方面的‘紧平衡’状态,促使生鲜电商接下来加大能力建设,以更强的互联网零售基础设施满足不断增长和升级的生鲜消费需求。”顾伟说。
——在需求侧,长期以来困扰生鲜电商的另一个问题,即消费者线上购买习惯难以养成,似乎正在加速解决。王珺说,根据过去的经验,用户只要完成3单购买后,留存率就非常稳健了。但要让一位新客户完成3次订单,培养出习惯,原本是很漫长的,而此次疫情大大缩短了这一过程。
当然,还有许多看得见的新变化。比如,消费大数据显示,快手美食、方便菜、半成品菜的需求快速爆发,引得诸多生鲜电商平台与西贝、眉州东坡、小南国、云海肴、金鼎轩、渝是乎、紫燕百味鸡等餐饮企业展开合作,将餐厅招牌菜加工为速成菜,为用户提供“又好又快”的下厨解决方案。
一定程度上,对于买生鲜,疫情加快了电商“敲开”万家门的步伐,未来能否留得住,还要看行业怎么走。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生鲜电商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固定的环节,每天的饮食食材已经习惯了在生鲜电商选购并30min送达。与之同样成为固定环节的还有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上凡是和生鲜电商相关的企业在最近一两年都获得了巨额的融资。一时间,生鲜电商成为了互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鲁佳每日优鲜传出“原地解散”的消息,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昨晚跟进报道。被曝高层失联、公司解散,每日优鲜称是“业务调整”,股价应声暴跌46.61%今日,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又继续跟踪起底,每日优鲜背后的资本故事。起底 |
#生鲜电商生死局#最近一段时间,如果要问哪个行业最忙,互联网生鲜电商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每天早上几乎每个上海人都会早早起来在各大生鲜电商平台上抢菜,因疫情防控被困家中的上海市民,不分职业、收入、年龄,统统加入了“抢菜大军”的行列,而且抢菜大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民的生活越来越方便,任何事情都可以在网上进行,约车可以、购物可以、买菜也可以。最近受疫情影响,市民出行受阻,在城市居住的市民必须要到超市和菜市场买菜才行,可这些地方又属于人聚集的地方,所以不得不在网上买菜。那么作为生鲜电商
好消息:关注微信公众号“中研网”,回复“免费报告”,即可获取一份免费报告,速速来取! 随着生鲜电商呆萝卜近日引发的暴雷事件来看,目前我国生鲜电商市场处于优胜劣汰的局面,目前国内生鲜电商平台众多,这也让顾客有了更多选择,市场进一步发展成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文丨庄帅国内生鲜万亿级市场,渠道正处快速变革期——不仅终端渠道正同时经历“大卖场及标超对农贸市场替代”、“电商及小店对大卖场及标超分流”两类变化,且包含 B 端中间商在内的渠道变革正层出不穷。国内生鲜产业链变革深广度或超市
(温馨提示:文末有下载方式)核心观点:演替复盘:生鲜电商作为生鲜流通新渠道,发展速度快,成长空间广阔,十多 年来多次成为资本风口。但生鲜业务本身存在诸多痛点,导致高损耗同时低毛 利率,生鲜电商行业发展跌宕起伏,商业模式不断探索创新,大体可分
出品/联商专栏撰文/特约专栏作者吴明毅生鲜到底适不适合电商?答案是肯定的。但当下似乎走岔了路。——题记近日,“生鲜电商”又成行业焦点,然而此次并非“攻城略地”亦或“上市敲钟”,而是“被约谈、追债、闭店、裁员”…有业界媒体预判这为其溃败之始,
“易果生鲜”,你可能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作为国内最早入局生鲜电商的企业,它的存在时间比大众熟知的盒马生鲜、每日优鲜长得多。但即使这样一个生鲜领域的老牌玩家,如今还是没能熬过第14个年头。易果生鲜官网页面。那些年欠下的债,如今用“命”偿还因未能
生鲜电商已成为很多消费者的生活好帮手可如果通过生鲜电商买到农产品是这样的买500克虾实际重量不到250克买一袋鸡蛋敲碎了好几个买的是冻品,送来的是解冻的产品……这样的生鲜电商还值得信赖吗?日前,上海市消保委对百联到家(i百联)、本来生活、叮
文/孟倩小陈居住在上海,已经14天没有出过门,为了能吃上一口新鲜蔬菜,天天熬夜刷爆叮咚买菜,却经常遭遇售罄。前些日子,被查到“用死鱼冒充活鱼”的叮咚买菜北京三元站正面临整顿,不少北京用户已拉黑该平台。一方面是无法满足的巨大消费需求,另一方面
市场的走向总是变幻莫测,本已“奄奄一息”的生鲜电商,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开启了“第二春”,于是在2019年末倒闭潮中幸存下来的生鲜电商,也成了香馍馍。进入2020年,生鲜电商再度成为热点。零售赛道各路选手纷纷云集,准备围绕这块蛋糕,开展一场“
根据机哥的第八定律,帅哥的标准都是活好。除了那方面,作为六号线吴彦祖的我在料理方面也是一把好手。今天,来一个最鲜活的评测,机哥也化身家庭煮夫,来一场生鲜大对决。这次我们找来 5 个 APP,分别是盒马、本来生活、易果生鲜、京东到家和每日优鲜
【本文正在参与钛媒体竞拍话题“生鲜电商创业已死,真的只剩绝路一条吗?”征稿,你站在正方还是反方?欢迎投稿,观点越辩越明!请直接登录钛媒体网站投稿】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中,95%的平台面临亏损或巨额亏损,实现盈利的只有1%。业内外一致认为
下载pdf格式报告请关注公众号“行业报告研究院”关键结论与投资建议生鲜电商背靠生鲜行业的万亿级别市场体量,近年来发展迅猛,2018 年零售规 模达到 2424 亿元,过去五年复合增速高达 66.70%。当前短期“新冠”疫情的 影响使得生鲜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