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2 02:36:00 | 浏览:438
2021 年三季度,在整个生鲜电商行业都亏得面相比自家蔬菜还绿的时候,叮咚买菜喊出了 “ 效率优先,兼顾规模 ” 的战略。
2022 年二季度,叮咚买菜在财报中提出,团队目标是在当年 12 月实现非 GAAP 收支平衡。
昨夜,叮咚发布了自己的 2022 年四季度财报,在这个季度,公司营收达到 62 亿元,同比增长 13.1%,盈利 4988 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 GAAP )口径下的、没有水分的盈利,是真正意义上的盈利。
而同样是前置仓模式的生鲜电商 “ 每日优鲜 ”,则是股价长期徘徊在 1 美元的退市线,买了股票的小股东们在讨论区 “ 每日忧退 ”。
从最近的诉讼文件来看,每日优鲜似乎连欠元气森林的 100 万汽水钱都还不上了。。。
图源:天眼查
同样的业务,为什么两家公司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叮咚买菜怎么就盈利了?
答案是五个字:战略性收缩。
从 2022 年 5 月开始,叮咚买菜陆续退出了安徽宣城、滁州,河北唐山,广东中山、珠海,天津,厦门等城市,聚焦于高线城市的市场。
知危编辑部统计了一下,叮咚买菜平台上现阶段正常运营的城市仅剩 27 个。
这么做的理由很简单,从不同城市层级来看,与低线城市的居民相比,一二线城市的居民人均收入更高,生活节奏更快。
而人均收入高,意味着消费能力强。
我们拿达势股份做一个类比( 达美乐披萨的中国代理商,同样是即时配送,同样是送食品相关 ),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是:
2019-2021 年,北京与上海门店的平均日销售额分别为 12009 元、12122 元和 12781 元;新成长型市场 ( 深圳、广州、杭州、天津、南京、苏州、无锡、宁波 ) 的平均日销售额则分别为 5892 元、6002 元和 7617 元。
可别小看高线城市相较于低线城市多出来的消费能力,这能救了生鲜电商公司的命。
知危编辑部曾对叮咚买菜的成本进行过测算,在每个前置仓每天能送 1600 单的前提上,其每单仓储成本 3.5 元、配送成本 6.41 元,加上杂七杂八的租金、水电、损耗,光是单均履约成本就达到了 11.16 元。( 更多详情可查看往期文章:《 生鲜电商,把入局的资本巨头都亏成了慈善家 》 )
单均履约成本 11 块左右的水平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如果用户买 50 块钱的菜,你的毛利有 20%,你每做一单就要亏 1 块钱。
而如果你的用户消费能力强,每单能买 100 块,并且买的还是毛利高的高级货,你就能赚钱了。
所以,对叮咚买菜来说,一线城市可以卖牛排、卖帝王蟹,低线城市可能就卖块豆腐,卖把葱,配送费都很难打平。
再者,由于一二线城市居民的生活节奏明显高于其他城市,居民用户对果蔬送货上门的需求天然会高出不少,获客成本相对也会变低。
本季度,叮咚买菜的销售和营销开支为 9114 万元,而 2021 年四季度为 3.6 亿,同比减少 2.6 亿元,下降 75% 。
不过,战略收缩的潜台词就是暂时放弃全国市场,意味着增长空间变小。
那么,叮咚买菜会讲些什么新故事呢?
叮咚买菜 CEO 梁昌霖提出的 2023 年发展方案是:守正出奇。
翻译一下是:一方面,坚定做好既有市场,不断挖掘用户需求,扩大规模,实现更多盈利;另一方面,永远要有创新,特别是对食品创新,要加大投入。
食品创新方面,他在电话会议中表示,公司在 2022 年已实现:
①宝妈严选( 强调孕妇,儿童食品标准 ),培育出多种单月销量 300 万以上的叮咚产品。
②开发了 320 款清洁标签产品。( 在商品配料中尽可能减少人工添加剂,保留食品的天然属性 )
③开发了 “ 轻氧星球频道 ”。( 符合健康生活趋势的相关产品,如全麦面包、燕麦麸皮、无蔗糖添加的果酱等 )
从描述上看,你就能明白,叮咚要拓展出更多高单价、高毛利的产品,基于现在的高线城市发展战略上,赚更多的有钱人的钱。
为此,叮咚还投资了上游供应链,加大自己的自产、自加工能力,开发以 “ 叮咚谷雨 ” 命名的自建加工厂项目。
目前 “ 叮咚谷雨 ” 已覆盖肉制品、米面、豆制品、烘焙及即热食品的加工生产,推出了日日鲜、叮咚大满贯等系列,这意味着产品会有更高的毛利。
另外,叮咚还将通过自己的供应链快速推出自己的预制菜产品,梁昌霖强调叮咚的预制菜会是 “ 有迹可循的健康预制菜 ”,并表示会有 “ 针对儿童和老人的专属预制菜 ”、“ 针对健身人群开发控制卡路里的健身餐 ”。
强调健康+预制菜,这个商业模式其实在海外是有相似案例的,名字叫 Blue Apron。
Blue Apron 强调自己食材新鲜、烹饪方便,有针对减肥人士和糖尿病患者的针对性预制菜菜谱。
不过,Blue Apron 曾连亏 3 年,在 2021 年凭借美国政府的餐厅禁令才得以实现扭亏为盈。
而禁令取消后,Blue Apron 马上就又回到了亏损状态。
所以,叮咚虽然暂时实现了盈利,但未来的路,似乎还很长很长。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生鲜电商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固定的环节,每天的饮食食材已经习惯了在生鲜电商选购并30min送达。与之同样成为固定环节的还有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上凡是和生鲜电商相关的企业在最近一两年都获得了巨额的融资。一时间,生鲜电商成为了互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鲁佳每日优鲜传出“原地解散”的消息,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昨晚跟进报道。被曝高层失联、公司解散,每日优鲜称是“业务调整”,股价应声暴跌46.61%今日,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又继续跟踪起底,每日优鲜背后的资本故事。起底 |
#生鲜电商生死局#最近一段时间,如果要问哪个行业最忙,互联网生鲜电商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每天早上几乎每个上海人都会早早起来在各大生鲜电商平台上抢菜,因疫情防控被困家中的上海市民,不分职业、收入、年龄,统统加入了“抢菜大军”的行列,而且抢菜大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民的生活越来越方便,任何事情都可以在网上进行,约车可以、购物可以、买菜也可以。最近受疫情影响,市民出行受阻,在城市居住的市民必须要到超市和菜市场买菜才行,可这些地方又属于人聚集的地方,所以不得不在网上买菜。那么作为生鲜电商
好消息:关注微信公众号“中研网”,回复“免费报告”,即可获取一份免费报告,速速来取! 随着生鲜电商呆萝卜近日引发的暴雷事件来看,目前我国生鲜电商市场处于优胜劣汰的局面,目前国内生鲜电商平台众多,这也让顾客有了更多选择,市场进一步发展成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文丨庄帅国内生鲜万亿级市场,渠道正处快速变革期——不仅终端渠道正同时经历“大卖场及标超对农贸市场替代”、“电商及小店对大卖场及标超分流”两类变化,且包含 B 端中间商在内的渠道变革正层出不穷。国内生鲜产业链变革深广度或超市
(温馨提示:文末有下载方式)核心观点:演替复盘:生鲜电商作为生鲜流通新渠道,发展速度快,成长空间广阔,十多 年来多次成为资本风口。但生鲜业务本身存在诸多痛点,导致高损耗同时低毛 利率,生鲜电商行业发展跌宕起伏,商业模式不断探索创新,大体可分
2021 年三季度,在整个生鲜电商行业都亏得面相比自家蔬菜还绿的时候,叮咚买菜喊出了 “ 效率优先,兼顾规模 ” 的战略。2022 年二季度,叮咚买菜在财报中提出,团队目标是在当年 12 月实现非 GAAP 收支平衡。昨夜,叮咚发布了自己的
专栏中国农业迎来黄金十年(产业篇)作者:农业行业观察¥15924人已购查看作者:老猫来源:农业行业观察(ID:nyguancha)7年坚守!值得!“坚守,相信时间的力量..”这是本来集团创始人、CEO喻华峰给本来生活内部的一封信里一句话。
出品/联商专栏撰文/特约专栏作者吴明毅生鲜到底适不适合电商?答案是肯定的。但当下似乎走岔了路。——题记近日,“生鲜电商”又成行业焦点,然而此次并非“攻城略地”亦或“上市敲钟”,而是“被约谈、追债、闭店、裁员”…有业界媒体预判这为其溃败之始,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原创稿近日,每日优鲜陷入经营困境的传闻受到广泛关注。很多消费者在感到震惊之余也不无惋惜。事件后续如何发展,目前还难下定论。但作为近年来兴起的生鲜电商一员,迟迟无法盈利,无疑是造成每日优鲜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也为国内
每经记者:陈婷 时光飞逝,生鲜电商行业在中国的肇始沉浮已有17年时间。如果从2005年易果生鲜成立算起,一批批创业者弄潮其中,虽然铩羽而归者不计其数,新玩家却依然前赴后继。生鲜电商赛道的竞争,早已成为考验各路玩家耐力和综合实力的拉锯战。7月
图片源于网络 图文无关“生鲜电商第一股”每日优鲜陷入困境的传闻来得猝不及防。7月28日,几则消息将每日优鲜推至风口浪尖——先是主营业务“30分钟极速达业务关闭”,后是“裁员500人”“融资未交割成功”“公司原地解散”。曾经的“生鲜第一股”,
7月骄阳似火,灼烤生鲜电商的还是盈利和发展的老问题。今年一二季度,疫情下生鲜电商的关注度再次提高。一方面,疫情下消费者对于生鲜电商的需求和黏性有所增加。另一方面,生鲜电商的高投入以及尚未盈利也让资本有所犹豫,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上市以来股价持
记者亲测多家主流买菜APP:配送时间相差数倍 免配送费门槛不同生鲜电商竞争日趋白热化。“就买菜这个事,我手机上就装了5~6个APP。”消费者林女士对记者表示。近年生鲜新零售行业迅猛发展,然而在经历线下快速扩张、资本大举进入、大量补贴“烧钱”